白癜风的涂抹药 https://m.39.net/disease/a_13391944.html全力以赴守护每一个生命
——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
清瘦精干、讷言敏行、勇挑重担、求真务实,这是吴宏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的吴宏,曾是一名外科医生,年从部队转业到卫生行政部门,开始从事医政管理工作。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印刻在心里,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作为追求的目标,在繁忙的工作中,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作为上海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的一员,吴宏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始终处于随时激活状态。
年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上海,作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护卫队”,此刻正是需要吴宏团队迎难而上的关键时刻。“全力以赴守护每一个生命!”面对高强度的挑战和工作量,吴宏以这样的职业信条和工作原则,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全身心投入大上海保卫战之中。
作为上海医疗救治组的主要工作力量,吴宏团队全面参与了医疗救治体系构建等工作的落实。医疗救治工作千头万绪,吴宏和同事们一起,建立起专家巡诊会诊机制,制定多种救治预案,协调开展危重症患者救治;他做好定点、医院开设的具体协调工作,医院日常运行管理;他深入督促指导,推进分类收治、双向转诊等工作,提高医疗救治能力;他集思广益,设计不同区域就医流程和配药渠道,尽力做好正常医疗服务保障……
疫情发生以来,吴宏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坚守了多天。这些日子里,他带领工作团队,紧紧围绕病例发现、筛查、转运和诊治各环节,制订起草、推进落实一系列关键政策和举措。
面对配置水平不一的发热门诊,吴宏组织落实统一的建设标准,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发热门诊的病例发现和医疗救治能力。面对患者转运中存在的病毒播散风险,他协调增配余辆负压救护车,确保病例安全转运。面对患者特别是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他组织起市级专家组,推进落实每日重症患者专家会诊、多学科联合巡诊等多项制度,总结形成救治确诊病例的“上海方案”。面对市内救治、境外输入人员救治和支援兄弟省市医疗等多线作战任务,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提出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调配的合理化建议……吴宏尽全力提高疫情应对能力,保障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有了健康才有好日子”卫生健康关系千家万户,要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最直接、最管用的办法就是要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吴宏所在的医政医管处承担着上海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工作,处于做好全市医疗服务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有了健康才有好日子”,这句话吴宏常挂在嘴边,也放在心里,成为他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的持续动力。
院前急救担负着群众日常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等职责,是市民的生命线,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推进上海院前急救体系发展作出明确部署和要求。吴宏深知,院前急救每快一秒,就可能多救一条生命。为了让院前急救更快一点,他带领工作团队,破解院前急救中的一个又一个难点堵点问题。通过五年的努力,上海全市急救服务业务量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20分钟降至12分钟,打造出一张国内体量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生命安全守护网。
医院人满为患,群众“看病难”现象突出。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取优质医疗资源成了当务之急。按照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总体部署,吴宏带领工作团队,跑基层、听意见、提建议、抓落实,有的放矢地提出并落实一系列意见和举措,在全国率先探索建成4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打造医院,方便了百姓就近就医。
“以前,我们崇明居民最怕出现心梗、脑梗,医院,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现在突发疾病能第一时间就诊了!”医院崇明分院成为上海市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老百姓心里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针对郊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认真落实上海在五个医院的规划要求,吴宏持续跟踪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医院新建、改扩建过程中的问题,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下沉、延伸。
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像电话24小时运行一样,吴宏的电话常年24小时开机,始终保持全时段、全天候在线,及时响应处理急事要事,重大突发事件救治现场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笑称自己是医疗行业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医学探索永无止境,医疗行业的管理也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吴宏对照国内外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强学习调研,不断改善医疗管理,助力医疗水平提升。
不断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是医疗卫生行业不懈的追求。吴宏已经记不清制定了多少方案、开过多少讨论会、医院、听过多少人的意见。医院出主意、想办法,医院创建各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他认真落实工作部署,与同事们一起广泛深入调研,凝聚行业智慧,总结、推广多学科诊疗、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医疗服务新模式。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的医疗服务,他持续推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发展,年均质控培训约2.5万人次、质控督查约院次。
近年来,大数据、5G、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能否成为推动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吴宏带领工作团队,研究推出跨院复诊、志愿者“代配药”等一系列便民举措,医院发展。他按照部署,推进并实现全市38医院和16个区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联互通互认,帮助群众节约医疗检查检验项目费用。
上海市医疗资源丰富,每年要接诊大批外地患者。外地救护车完成病人转运任务后往往空车返回,急救资源浪费严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把破解此问题作为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吴宏按照部署,带领团队用5个月的时间,奔赴长三角各地市进行调研和协调,沟通统一数据和技术标准。经过吴宏团队的不懈努力,年10月,长三角院前急救联盟正式成立,急救转运信息平台顺利开通,长三角25家急救中心成为首批联盟成员。长途转运信息共享减少了空车返程率,腾出了更多资源用于市民日常急救。年7月,长三角(上海)医院正式运行,汇聚起苏浙皖三省居民在沪就医的诊疗数据。一条条举措的落地开花,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就医需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医疗对口帮扶主要责任处室负责人,吴宏动足脑筋,把当地需求和上海所能连接起来,通过以院包科、人员培训等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西部受援地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医院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吴宏先后获得“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他所带领的医政医管处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编辑:祝云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