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晨读丨8月25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复制链接]

1#

体表发现蜱虫不能直接用手摘取

夏秋季节是蜱虫的活跃期,蜱虫可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多种疾病,严重时可以致命。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尽量不要到树林和灌木丛林中活动,尽量少在这些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停留。

如果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必须进入树林和灌木丛林,应着长衣长裤,扎紧裤腿和袖口,避免被蜱虫叮咬。蜱虫一般在皮肤柔软、褶皱多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腋窝、裆部、头发内等。野外归来,户外的衣物装备应单独存放尽快清洗,同时检查身上衣服上有没有蜱虫附着。一旦发现蜱虫附着体表,应该用镊子夹取蜱虫的身体使其慢慢把口器拔出体外,不能直接用手摘取,以免增加病原体感染的几率。

儿童过敏可选择第三代抗组胺药

空调使用频繁,各种蚊虫活跃,容易引发各种过敏性疾病。治疗过敏的药物那么多,如何选用才科学?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药师吴高蕾提醒,口服抗过敏药物主要是指抗组胺类药物,大致分为三代:第一代常用的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等,主要适用于瘙痒性过敏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湿疹、瘙痒症等。第二代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主要适用于慢性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第三代主要包括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等,主要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各类过敏性皮肤病等,可以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

运动之后喝水别太急,小口慢咽

暑气渐渐消退,天气逐渐凉爽,不少小伙伴将运动计划提上日程。广东省疾控中心提醒,运动并非出越多汗效果越好,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出汗量和减脂效果没有必然联系。

虽然出了汗体重会降低许多,但主要是身体新陈代谢丢失的盐分和水分,因而要注意补水。专家提醒,长时间运动出汗后,身体的电解质缺失,最好喝点含盐或葡萄糖的水,量不要太大,不能喝太急,小口慢咽,否则会增加身体负担。人的体温在37℃左右,剧烈运动后,有时会上升到39℃左右,这时饮用过冷的水,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最好饮用常温水。运动后只喝运动饮料不可取,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最佳。

替雷利珠单抗新适应症申请上市

百济神州宣布,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受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sBLA)。

替雷利珠单抗是一款人源化IgG4抗PD-1单克隆抗体,设计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帮助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临床前数据表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之后会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杀伤T细胞,从而降低了PD-1抗体的抗肿瘤活性。替雷利珠单抗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9项适应症的治疗,包括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线标准化疗后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

吸烟和年龄是癌症发生重要因素

美国癌症协会人口科学部门在《癌症》发表研究性成果表明,年龄较大和吸烟是与5年发生任何癌症的相对和绝对风险相关的两个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此项研究纳入参与两项ACS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人员,两个队列用于确定与5年内任何癌症的绝对风险2%相关的风险因素。共有名没有个人癌症病史的参与者接受长达5年的癌症随访。结果发现:5年内,在最常诊断的癌症中,女性为乳腺癌,男性为前列腺癌。在所有潜在风险因素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中,当前吸烟的相关性最强。吸烟者5年内患癌风险:50岁或以上男性高达29%,女性25%。不吸烟者5年内患癌风险:50岁以上男性19%,45-50岁女性≥2%。

新京报记者王鹿整理

校对杨许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