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www.wzqsyl.com/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自然科学课上学到的人体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长期以来笔者也以此作为正常和异常体温的界限。从去年疫情发生到现在,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会非常留意自己的体温,而且出门的时候被测温已经成为常态,这个期间相信许多人都发现,原来自己正常的体温值肯定都要比37摄氏度偏低一些,而一些小区、商场等场所也将体温高于37.3摄氏度作为发热的标准。为什么人类的正常体温,现在要比过去发生偏低的现象呢?
人体温度保持相对恒定的调节机制
人体的皮肤既有将人体内部与外界隔离开来、提供有效阻止体内水分散失、电解质消散、外界物质侵入等作用,同时又起到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人体皮肤从结构上看共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其中在表皮中含有游离的神经末梢,在真皮中还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相当于无数个灵敏的“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多种多样,不同的感受器,可以分别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刺激、冷热刺激、痛觉刺激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刺激,形成相应的生物电信号,传递给神经系统,最后汇集到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然后在大脑的判断下,形成反馈信号,再传回给神经系统,进而支配肢体行为。
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冷刺激信号就会传输到大脑,大脑反馈信号推动身体不由自主地打颤,骨骼和肌肉收缩,身体相应器官和组织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同时,皮肤和其中的血管也进行收缩,血液流动速度放缓,皮肤表面的温度下降,水分蒸发明显减少,体内的热量向外散失程度变低,身体内部的温度也就保持相对恒定了。
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热刺激信号传递给大脑,反馈的信号重点推动皮肤血管的扩张,同时骨骼和肌肉变得舒张,产热量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变快,皮肤表层的温度上升,汗液生成速度加快,体内热量向外散发的效率变高,也保障了体温的相对恒定。
人的体温为何长期保持37摄氏度
包括人类在内的恒温动物,之所以会比变温动物更加适应环境,主要是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确保体内的生化酶,可以更加高效地维持体内的各项生化反应,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些生化酶,一般对温度都非常敏感,温度太高和太低,都会抑制生化酶的活性,在活性降低时,变温动物不是因为环境温度高设法寻找低温环境,就是因为环境温度低而寻找外部热源,或者干脆休眠,这种生活习性显然不利于它们抢占更多的生态位。
在世界范围内,到处都充满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小生物(病毒是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特殊群体),其中有一些对生物身体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有益,但是还存在着一批对身体有害的,如果被有害微生物感染,那么对生物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都会产生严重威胁。而绝大多数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对温度也十分敏感,适应的生存温度范围为4-38摄氏度。
对于动物个体来说,体温的升高,的确有益于杀灭侵入的病菌,但同时也会带来维持体温所需要的能量投入增加问题。也就是说体温太低,杀灭不了病菌,体温太高,就需要进食更多的食物来获取维持体温的能量,因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恒温动物最后都会在能量的投入和收益方面,演化出了一个平衡点,其中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体温平衡点就是37摄氏度,鸟类的体温平衡点略高一些,一般在40-42摄氏度之间。
人类恒定体温下降的原因
19世纪,德国的研究机构曾经对2万余人的体温(腋下体温)进行了测量,发现基本维持在37度左右,当时就把37摄氏度作为人体的正常体温。可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有很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又对人类的体温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确测量,在排除体温计问题、测量误差的因素外,最后测得的体温普遍在36.5-36.8摄氏度之间,这表明近年来,人类的正常体温值的确是呈下降趋势的。
由于温度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以及与病毒进行抗争的一个标尺,人体平均正常温度的下降,也就从侧面表明这两方面的强度,在发挥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下降。我想,在新陈代谢方面,主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在现代化机器的辅助下,人类现在的体力消耗水平要远比年前低,从而无形中慢慢降低了新陈代谢的水平,身体内部产出的热量变小,体温因而呈现下降趋势。
从与病毒进行抗争方面,在年以前的社会,由于医学水平不甚发达,人类所面临的病菌侵扰、疾病的发生率都要比现在高得多,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与病菌的抗争中,需要较高的温度来保障杀灭病菌的效率,一些身体素质差、免疫系统低的人群,在与病菌的抗争中就会处于下风,甚至直接因病菌感染而产生重大疾病引发死亡,所以人的平均寿命较低。后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特别是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在遇到疾病时,可以因病施药,提升了身体抵抗病菌的能力,人们不需要再需要较高的体温来进行保障了,这样人的自然寿命自然延长,但同时也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免疫系统能力整体上也在持续降低。
除此之外,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加速了体温的下降,比如保暖衣物的多种多样、食物来源的日益丰富、室内温度的辅助保持(暖气和空调)等等,也都对人体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起到了加持作用。综合以上的各种因素,有研究机构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得出每十年人类的整体体温会下降0.05摄氏度左右的结论。